黄必忠,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23年5月派驻到陆川县古城镇八角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自驻村以来,黄必忠积极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从产业帮扶到民生改善,从文化浸润到乡风重塑,他切实履行帮扶工作责任,展现了新时代驻村工作队员的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
脚步丈量民情:走村串户摸实情,融入乡村暖民心
“驻村,就要驻进群众心里。”这是黄必忠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黄必忠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将掌握八角村村情、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分类别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村民沟通,初步掌握村情民意。同时,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到老党员、退休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脱贫户身边,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与有关人员研判分析八角村发展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工作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各项工作。
防返贫监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驻村2年间,黄必忠走遍了八角村的每一个角落,对全村1800多户进行逐户排查,以确保没有1户返贫,成功消除2户9人的返贫风险。开展产业奖补方面,每年黄必忠为150多户脱贫户申请产业奖补。并且,他还开展就业帮扶,申请跨省就业和县域内务工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惠及近300人,开展宣传动员贫困户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此外,黄必忠对脱贫户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实际产业发展问题、突发疾病等困难,确保他们不返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
黄必忠参与春耕水渠道路疏通工作
实干笃定前行:产业发展注动能,集体经济焕生机
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黄必忠与村“两委”领导班子盘活八角村内闲置集体资源,在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多措并举、集思广益,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黄必忠与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八角村投资陆川猪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村级+”合作模式,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约4.8万元;参与投资洞心村标准厂房建设,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万元。此外,还动员村民参加“光伏”安装工程,增加村民收入。结合镇招商引资项目,黄必忠组织了多场次务工宣传,共发放传单1000多份,涉及村民600多人。同时,配合县培训中心,对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宣传职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八角村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产业,2023年和2024年八角村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目前年收入已突破20万元。
黄必忠进生产车间了解情况
初心照亮乡村:为民服务解难题,办好实事暖人心
黄必忠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24年,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及时前往水患一线增设告示牌、警戒线等,跟进了解灾情状况,保障村民人身及财产安全。2025年初,当接到村里传来山林起火的信息,了解到相关情况,及时对接村干部连夜进山赶赴现场,协助妥善处置灾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黄必忠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积极挖掘村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他积极投入到八角村李英奎将军故居建设,协助村委向陆川县文旅局申请90万元重建李英奎将军故居,并推动八角楼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黄必忠与村“两委”积极把八角村党建+红色文化资源融进玉湛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黄必忠还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同工作队其他成员、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各屯商讨规划提升方案,发动村民开展整治,不断提升村屯环境风貌。
黄必忠在为村民办实事
两载驻村路,一生乡土情。驻村期间,黄必忠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践行初心,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村民期盼。黄必忠表示,返校后将当好“三农”工作的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乡村振兴服务。
后记
虽然驻村工作画上句号,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仍在传递。像钟诚、罗世健、莫小强、钟全、梁迪源、黄必忠这样的广商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驻村工作有期限,但为民服务无止境。从三尺讲堂走进田间地头,又从田间地头回归三尺讲堂,变的是身份与场景,不变的是广商人那份赤诚的为民情怀。如今,我校派驻陆川县的新一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已到岗,他们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亮眼的广商答卷,将“粮商”智慧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此刻,站在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广商人的乡村振兴故事仍在续写……
作者/一审:冯金凤
编辑/二审:夏 姚
审签/三审:王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