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生资助承载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经管系全体教师信守“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建立健全资助制度,探索资助育人的新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扶贫的庄严使命,历经五年砥砺奋进,取得以下成绩:
一、加强宣传,开展资助宣传系列活动
宣传是提高资助政策知晓度、提升资助成效的重要举措。经管系切实制定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计划,与时俱进,利用各种宣传平台扩大宣传范围,资助宣传成效显著。
(一)针对新生开展资助宣传
每年高考结束后,学院开通资助工作热线电话,接受考生和家长咨询,并随新生入学通知书附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指南》等宣传材料,帮助新生系统了解资助政策和办理程序;在新生报到现场,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台,解答学生疑问,帮助新生解决实际困难。2015年以来,经管系共有354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入学后,各班辅导员以班会形式给学生上一节资助政策宣传课,全面介绍国家及学校出台的各项资助政策及具体的申请、发放操作办法。
(二)每年暑期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每年暑期,经管系各领导带队奔赴区内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入户走访,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并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通过走访,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提升了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公平、科学、精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5年以来,累计走访了1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三)开展资助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经管系组织学生参加资助诚信教育、资助电子板报、主题征文、自强之星等活动,加强和改进了同学诚信思想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了诚信理念,养成了“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精准资助,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
经管系全体教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动态把握学生资助需求,规范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确保各项奖助学金的评比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实现精准资助,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完成学业。
(一)国家奖助学金的人数逐年提升
国家奖助学金是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助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资助政策之一。五年来,经管系国家奖助学金的获奖人数和资助金额逐年递增,累计1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55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2人获得广西区政府奖学金,3465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达到1581.21万元。资助金额也从2015年的242.2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07.91万元,增幅达到21.32%。
(二)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根据《教育脱贫攻坚规划》和广西区相关文件部署,将建档立卡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全覆盖、最高档、无遗漏”。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学院相关政策,经管系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享受最高档国家助学金,有力保障了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资助育人,大力提升学生资助效果
“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价值体现。经管系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资助文化建设,打造资助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提升学生资助育人效果。经管系受助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得优异成绩。比如: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何俊霖同学连续两年荣获2017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企业经管管理”赛项二等奖,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淑芬同学荣获2019年广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广西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五年来,经管系全体教师根据教育改革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以学生资助为载体,精准资助,积极培育受助学生的道德品质、感恩意识、创新能力,帮助和激励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拼搏意识,阻断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逐步实现了从经济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的转变。
(经管系学生参加2019年市场营销技能大赛)
(工商1603班黎美杏同学获资助征文比赛二等奖)
(经管系莫春华书记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