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5日 点击数:

当代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含义
    
当代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公共组织领导者和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依法占据公共行政组织中正式的负责职务,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公共行政领导职务,也称公共行政领导职位,是指公共组织领导者在国家机关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中的法定地位和工作岗位。职务和职位不可分离,职务是职位的标记。职务职位不同,工作范围、工作项目、职权标准、组织要求等也不同。同一职位在不同时期可由不同的人来担任,职务不随人走。
     
公共行政领导职权,是指来自公共行政领导职务,并用于履行公共职责的权力。职权同职务紧密相连,公共行政领导职务一旦取消,公共行政领导职权随之消失。
     
公共行政领导职责,是指担任公共行政领导职权者,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任何一个公共组织领导者,都要做到对党负责,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对人民负责。
     
公共行政领导职务、公共行政领导职责和公共行政领导职权作为公共组织领导者的三要素,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有职就有权,有权就有责。有权不尽责、有职乱施权,就会堕落为官僚主义者或玩忽职守者。
     
我国公共组织领导者的职级,按照行政的领导职务序列,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正、副职,从国务院总理到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副科长)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在我国,与上述10个行政领导职务等次序列名称有一定对应关系的,设有8个非领导职务序列,即巡视员(相当于厅司级正职)、助理巡视员(相当于厅司级副职)、调研员(相当于县处级正职)、助理调研员(相当于县处级副职)、主任科员(相当于乡科级正职)、副主任科员(相当于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这八个非领导职务,都规定了任职资格条件,严格职数和层级限制(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可设到正司级,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领导职务层级)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来源,即以公共行政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这类人员情况熟悉,具有施政经验,便于尽快打开领导工作局面。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内部人员的进取心。另一种是外部来源,即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可以取得带进新思想、新活力,开拓新局面的效果,同时有助于防止帮派和小集团的滋生。在我国,公共组织领导者取得领导职务,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当前我国法定的担任公共组织领导者职务序列中的人员,是通过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方式产生的。
     
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根据公共组织领导者的身份来划分,可分为政治型领导者和行政型领导者。西方国家,一般称前者为政务官,后者为事务官。
     
根据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工作性质和职权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家公共组织领导者、地方公共组织领导者、专业公共组织领导者三类。
     
从公共组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划分,可分为集权型领导者、民主型(协商型)领导者、自流型(放任型)领导者三类。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类型的领导者优劣,而要视具体的领导情境而定。

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比较
    
在比较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异同之前,我们先比较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私营管理,这是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领域。二者的主要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两者追求的价值不同。前者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至高无上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要讲公共行政成本核算,但目的仍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后者谋求的是本企业、本部门的利益,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实现本企业、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虽然成功的企业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公益行为,但背后最根本的还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
     (2)
两者所尽的责任和提供的服务不同。前者尽的是公共责任,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服务于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受这种服务和提出建议、意见,并进行监督。后者尽管道义上也要尽公共责任,但主要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其实际职责毕竟只限于本企业、本部门的生产经营等管理事务,提供的是本企业、本部门的特殊服务、特殊产品,这种服务是通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而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对消费者负责。此外,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是任何人都可享受的。
     (3)
两者行使的权力不同。前者行使的是公权力,即对全社会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后者行使的是具体某一组织所具有的私权力,或称协议权力,是企业与员工签订协议而产生的权力,其作用范围仅限于本企业、本部门,不能到社会上去发号施令。公共权力的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排他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远比私权力重要。正因为如此,公权力与私权力截然不同。前者注重对权力的制约与分割,强调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和规范性,防止专制权力和权力的滥用;后者则强调权力的集中与有效,注重权力运行中的统一性和高效率,以有利于企业竞争与生存。
     
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不同点很多,这里主要指出以下几个方面。
     (1)
任期。公共组织领导者一般都是有任期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都有严格的等级晋升和退休制度,在一个岗位上的服务期限相对较短。工商企业领导者没有任期制和行政级别,通常在领导岗位上可以有较长的任期。
     (2)
工资。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工资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即纳税人缴纳税款的转化形式,这集中体现了他们公共服务的角色。工商企业领导者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源于企业自身利润。这说明二者的工作性质和激励方式不同。

    (3)
自身素质。公共组织领导者与政治关系密切,又行使公权,因此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讲政治摆在首位,其领导活动对全社会有示范性和导向性。工商企业领导者当然也有上述方面的要求,但主要从事经济和商业活动,更看重的是他们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4)工作方式。公共组织领导者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自身及其工作方式都是开放的,特别是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实行听证制度,便于社会公众知晓和检查、监督。而工商企业领导者及其工作则有更多的隐私,其工作方法多为内部运作,受公众的监督比公共组织领导者要少得多。
     (5)
人事权限。公共组织领导者的人事权限受到很多制约,不能个人做出人事任命,政府的人事政策和权限更多地是在组织人事部门的控制之下,包括机构之外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民意代表机构。工商企业领导者作为独立的经营法人,有相当大的人事自主权,有权任命、罢免和解雇其雇员。
     (6)
大众传媒。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大众传媒关系越来越重要,他们通过大众传媒监测环境、了解民意、阐释政策、引导舆论、开展工作,同时他们的活动及工作内容也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公共组织领导者要善于和大众传媒打交道。工商企业领导者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主要是宣传和广告,而且多是通过公关部门来策划运作。
     (7)
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领导者的绩效表现为社会公共效益,涉及众多因素和主观评价标准,评估难度较大。工商企业领导者的绩效主要是利润,即账本底线,相对来说易于衡量。
     (8)
公共监督。公共组织领导者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行使公共权力,受到各方面的检查和监督,如立法、司法、政党、舆论等,个人活动也受到很多制约。工商行政领导者当然也要受到上述方面的检查和监督,但更多的是在工商、税务和消费者方面,个人行动相对更加自由。
     
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虽有上述不同,但也有共同的地方,最为共同的一点,就是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抛弃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事物,这恰恰是领导的本质。领导带来变革,没有创新,就不成其为领导。对一个公共行政组织和工商组织来说,领导者作为引路人和掌舵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的现代社会中引导本组织、本部门跟上时代发展,创造时代业绩。
     
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是相互影响的。公共组织领导者在相互影响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社会有导向作用,因此公共组织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尤为重要。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这个道理。公共组织领导者也要向工商企业领导者学习,吸收他们有益的东西,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特别是政府机构的领导绩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