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高专评估工作指南—指标解读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题网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6日 点击数:

广西高职高专评估工作指南

指标解读

        

一、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本方案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来尚未有三届毕业生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先按本方案的合格标准接受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在学校有一届毕业生后方可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凡通过合格评估两年后的学校,或举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来已有三届(含)以上毕业生的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曾获得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称号(学校名单见原国家教委教成〔19977号文)的成人高校,可申请本方案中优秀、良好标准的评估。但评估结论以评估的实际结果而定。

二、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等级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2产学研结合

 

 

 

 

2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2.2质量与建设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3.2实践教学条件

3.3教学经费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

4.2课程

4.3职业能力训练

4.4素质教育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2质量控制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特色或创新项目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三、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111

 

 

一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主要观察点

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参考权重

04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定位准确。发展规划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措施落实。

A(优秀)

学校定位准确,能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创新办学模式,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鲜明。建设规划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并能逐年落实。

1.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2.办学思路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3.学校定位要观察学校及其全体师生员工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在办学行为和各项教学活动中是否体现了就业导向这一定位,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是就业能力本位还是学科本位或升学本位甚至是学校升格本位,是否突出了校内外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含职业资格鉴定),是否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

4.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状态是研究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要看有没有规划,规划对学校定位的表述,办学目标的确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各项措施的安排是否全面实际,更重要的是每年的工作计划是否和规划相衔接,每年的工作总结所反映的计划(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所体现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有没有偏离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的办学宗旨。

5.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三大规划”,即校园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规划,还有“三小规划”,即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112

 

 

一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主要观察点

教育思想观念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注重高职高专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研究,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对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等关系处理得当,办学思路符合实际。

A(优秀)

有高职高专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并有一定研究成果。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1.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发挥教育思想改革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是否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教育思想学习研究活动。

2.学习研究效果如何,即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是否树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

3.从多方面的实际工作中研究高职教育思想在指导教学、管理、服务行为(活动)方面的表现和效果,或全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要求。

4.学校有没有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的研究人员,是否有研究成果。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113

 

 

一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主要观察点

教学中心地位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重视教学工作,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基本落实

A(优秀)

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项政策规定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大。

1.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是怎样承担起来的,是否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和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学工作。

2.学校能否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有效地协调出现的矛盾,在出现矛盾时到底是谁服从谁。

3.教学经费支出在学校各方面工作支出中是否处于优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4.非教学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是否主动为教学育人服务。

5.教师在学校教职工群体中的地位,学校各项政策是否向教学、教师倾斜,教师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对教师的考核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6.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各部门、教职工、校园环境、教学生活设施、各项工作是否为学生学习成长成才服务,育人工作是否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职责,关注学生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121

 

 

一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12产学科研结合

主要观察点

产学研结合

参考权重

1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得到体现,例如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及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等方面有实质成效。。

A(优秀)

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成效显著。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中有明显成果或效益。

1.学校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对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程度。

2.学校和各专业都与哪些企业、行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是否有组织、有协议、有工作计划,双方的主动性如何,合作到什么程度。

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展状态和成果:学校为企业做了些什么,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职工培训的情况和效果,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训练的情况和效果;企业及其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从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专业开发与培养目标设计,到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接受学校毕业生或实行订单教育)、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状态和效果。

4.有多少专业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机制,尤其是企业的需求动力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包括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科研培训需求、开展“订单教育”需求和其他需求)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211

 

 

一级指标

2、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21结构

主要观察点

学生与教师比例

参考权重

0.2

等级

标准

C(合格)

生师比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

A(优秀)

① 学生:教师≤161(艺术、体育院校除外);

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12

1.计算学生数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学校采取“3+2等培养模式的,已进入本校就读学习的学生必须计入学生总数,不在本校就读的可以不计入在校学生总数。

2.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3.对于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在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教师的工作量定额可按每学期8个学分(理论课每学分约为16学时、实践课每学分为1周)折算。

4.生师比计算时间,按不含评估学期的前一个学年计算。

5.“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12按不含评估当学期的上一学年计算。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212

 

 

一级指标

2、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21结构

主要观察点

专任教师结构

参考权重

0.6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①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

②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

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

A(优秀)

①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

②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达30%以上,且在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合理,大多数专业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

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

1.青年教师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其学历结构时:良好、合格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的教师(含结业或在读),优秀则必须是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及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毕业证书者方可计入。

2.高级职称一般指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国家人事部规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秀标准中高级讲师不计入高级职称。良好、合格标准中,原中等专业学校批准改建高职6年内,原中专的高级讲师也可计入高级职称人数,改制超过6年的高级讲师不再计入。

3.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4.双师素质教师应由学校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定性分析后予以确认,专家组现场考察也将作定性分析。

5.除符合本《评估方案》对专任教师的规定外,尚应达到教发〔200041号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6.专任教师结构的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10.20.3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213

 

 

一级指标

2.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21结构

主要观察点

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参考权重

0.2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① 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

② 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10%

A(优秀)

① 兼职教师一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

② 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20%以上;

③ 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好。

1.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能工巧匠。

2.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之和的比例,其基数不含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计算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时,兼职教师数按1个算1个。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221

 

 

一级指标

2.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22质量与建设

主要观察点

质量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重视提高教师质量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适应教学的科研能力与成果。

A(优秀)

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学生满意率高。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或地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

教师质量包括:

1.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学生满意率等。学生满意率主要通过学校平时评教情况和现场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等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2.师德师风、责任心、为人师表、从严治教状况。

3.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其成果。

4.参与科研的状况。可考察教师科技工作的参与率,科技经费、纵横向课题数、获奖水平与数量、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教材采纳、学生参与等。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222

 

 

一级指标

2.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22质量与建设

主要观察点

建设与发展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建立了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制订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A(优秀)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并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效果显著;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

1.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列入学校年度(学年度)工作计划实施。

2.学校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建立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学校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并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11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1教学基础设施

主要观察点

教学行政用房

参考权重

0.2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教学行政用房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

A(优秀)

教学行政用房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

1.有关规定指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其中高职(专科)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生均教学行政用(平方米/生)综合、师范、民族院校14平方米,工科、农、林院校、医学院校16平方米,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9平方米、体育院校22平方米、艺术院校18平方米。

2.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和行政办公用房,不含学生宿舍。行政办公用房指校行政用房及系、教研室办公用房。

3.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符合高职(专科)监测办学条件合格指标: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综合、师范、民族院校54平方米,工科、农、林、医学院校59平方米,语文、财经、政法院校54平方米,体育院校、艺术院校88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均为6.5平方米。

4.在统计教学用房面积时,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或学校主管部门认可并有长期共建协议的,可适当折算计入,由专家组视具体情况确认。

5.除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按“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中4项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控制指标数字执行外,对风雨操场、教室、图书馆面积,按表列面积乘以0.9要求,即达到该数字时即认为达到合格标准。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12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1教学基础设施

主要观察点

教学仪器设备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班:理工农医类≥4000元,文史财经管类≥3000

2.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台;

3.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个。

A(优秀)

1.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5000元,文史财经管类≥4000元;

2.教学设备利用率高;

3.能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1.教学仪器设备是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计算生均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2.在统计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时,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或学校主管部门认可并有长期共建协议的,可适当折算计入,由专家组视具体情况确认。

3.教学仪器设备状况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0.10.1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13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1教学基础设施

主要观察点

图书馆及校园网

参考权重

0.2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基本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的合格标准。

A(优秀)

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达到有关规定;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流通率较高,图书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校园网信息畅通。

1.教育部有关图书馆生均面积规定的合格标准。(1)符合高职(专科)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生均图书(册/生)综合、师范、民族院校80册,工科、农、林、医学院校60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80册,体育院校50册,艺术院校60册。(2)符合高职(专科)监测办学条件合格指标:生均年进书量(册/)综合、师范、民族院校3册,工科、农、林、医学院校2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册,体育院校2册,艺术院校3册。

2.图书馆藏合格标准:理工农医类为15万册,文史财经管类16万册。优秀标准:理工农医类为25万册,文史财经管类30万册。

3.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册”为计量单位,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一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一册;幻灯片每50片为一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200册计。

4.校园网信息畅通主要从内涵质量、更新频率、点击率和师生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考察。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14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1教学基础设施

主要观察点

体育运动设施

参考权重

0.1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运动场与体育设施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

A(优秀)

有风雨操场和400跑道田径运动场,体育设施齐备。

主要看学校运动场与体育设施是否满足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21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2实践教学条件

主要观察点

校内实训条件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各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

A(优秀)

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在同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

1.“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主要指教学计划、教材规定装备的实验项目和实训条件。

2要对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3.要观察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状况。

4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仪器设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学生上手率及管理状况。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22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2实践教学条件

主要观察点

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多数专业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A(优秀)

多数专业都建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果好。

1.“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指有管理部门,有管理规章,相关专业按教学需要和实训计划使用正常。

2.要对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及效果)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3.要观察校企协议在满足实训要求方面的描述。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23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2实践教学条件

主要观察点

职业技能鉴定

参考权重

0.2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建有培训点。

A(优秀)

学校重点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1.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反映学校具备职业技能培训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资格。

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点均需经劳动部门批准设置,并应有正式规范的管理机构、管理规章、管理人员。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31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3教学经费

主要观察点

经费保证情况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学校举办者及时足额拨付经费,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学校有一定自筹经费的能力。

A(优秀)

学校举办者及时足额拨付经费,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并另有专项资金支持。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较强,能基本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经费保证情况是反映学校举办者拨付经费的数量和及时程度;是否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生均值按各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如改革试点专业的专项经费);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学校举办者不能足额拨付者,要观察学校能否自筹补充。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332

 

 

一级指标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33教学经费

主要观察点

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

参考权重

0.5

等级

标准

C(合格)

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20%

A(优秀)

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30%以上。

1.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资料讲义费等)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仪器维修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等。

2.“近三年”或后面的“近二、三年”的时限,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11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1专业

主要观察点

专业设置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专业设置要有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要调查预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

A(优秀)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1.专业设置要有社会调研和论证。

2.根据社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合理。

3.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4.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12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1专业

主要观察点

教学计划

参考权重

0.4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培养目标定位基本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基本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能反映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执行情况尚可。

A(优秀)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特色鲜明;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执行情况好。

教学计划要体现:

1.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程度,即专业人才定位。

2.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程度,包括双证书获取。毕业生质量标准应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

3.人才培养模式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4.整体优化,有特色。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13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1专业

主要观察点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有校级(或以上)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改革有进展。

A(优秀)

有省级(或以上)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有无校级、省级、教育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计划。

3.试点专业教学改革进展状况与阶段性成果。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21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2 课程

主要观察点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权重

0.5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教学文件基本齐全,多数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初步成效。

A(优秀)

能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总体思路、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创新特色,并有显著效果。

1.针对培养目标、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尤其岗位能力、技能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

2.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状况。

3.有否创新特色并有成效。

4.教学文件是否齐全。

5.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22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2 课程

主要观察点

教材建设

参考权重

0.2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达到30%

A(优秀)

重视自身教材建设,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较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有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自编特色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60%

教材建设主要观察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水平较高的获奖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近三年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以及对自编有特色、较高水平教材的重视程度及成效。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23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2 课程

主要观察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A(优秀)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观察在因材施教(尤其是当前学生入学成绩相差悬殊)、实施启发式、讨论式、仿真式等教学方法手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方法、措施。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包括自行设计软件或外购)等。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31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3职业能力训练

主要观察点

实践训练体系

参考权重

0.6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实践训练计划、训练大纲等教学文件齐全,训练内容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能保证足够的实训时间,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较好。

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80%,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70%

A(优秀)

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训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

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每个专业均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1.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毕业实践等。主要考察实践的组织领导、实践硬件和师资条件保障、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等。

2.“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是指教师不仅有必须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必须的实践能力。有些职业技能的培训应有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

3.两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0.3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32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3职业能力训练

主要观察点

职业能力考核

参考权重

0.4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重视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多数学生能参加考试,通过率达70%以上。

A(优秀)

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或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全部参加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

1.学校建有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应作为重视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条件之一。

2.通过率不是取证率。有的学生取得2个以上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只能算1人通过,不能算作2个以上通过率。

3.通过率应在毕业班统计。尚未毕业的班级还有参加考试的机会,若各年级都参加统计,其平均通过率将下降。

4.职业能力考核的通过率应与全区的最高、最低及平均通过率进行对比。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421

 

 

一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44  素质教育

主要观察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参考权重

1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能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成效较明显;注意“两课”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并有较好的效果;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能有组织地开展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开展心理咨询指导工作,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A(优秀)

能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创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大,针对性强,效果好;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显著,能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或讲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并积极开展工作,成效明显。

1.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由于业务素质已体现在其他的一、二级指标中,故这里指的是其他三种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

“两课”教改及成效;

课内外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状况;

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状况;

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

3.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形式、内容、效果三个方面综合考察。

4.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或讲座主要考察必修课、选修课是否有教材,有实施计划,有评价方案,有教育效果。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511

 

 

一级指标

5.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51  管理队伍

主要观察点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参考权重

1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的数量、素质基本能满足需要,工作能正常健康运行,能开展教育管理研究;

组建了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有符合工作要求的专职人员。

A(优秀)

管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教育管理研究成果,管理工作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效果显著。

1.管理队伍包括校领导,教务、督导、学生工作、就业指导等部门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2.管理队伍两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为0.50.5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521

 

 

一级指标

5.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52  质量控制

主要观察点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能认真执行。

A(优秀)

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严谨,执行严格,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1.教学规章制度应该覆盖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2.教学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符合民主程序,以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3.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仅要看执行是否认真、严格,还要看执行的效果,是否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效益。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522

 

 

一级指标

5.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52  质量控制

主要观察点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参考权重

0.3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初步建立了质量标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并能认真执行。

A(优秀)

各主要教学环节都建立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且实施效果好。

主要考察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考试、教学督导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过程(含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的管理标准与实施效果。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523

 

 

一级指标

5.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52  质量控制

主要观察点

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参考权重

0.4

等 级

标 准

C(合格)

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了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制度,并已开展工作。

A(优秀)

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切实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能通过对获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不仅体现在文件中,还要有工作记录。

2.主要考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的开展,以及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实施情况等。

3.教学质量监控两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20.2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611

 

 

一级指标

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61  知识能力素质

主要观察点

职业能力

参考权重

0.6

C (合格)

学生职业能力或专业基本合格率达到70%,有获得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奖的科技文化作品;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尚可;

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极通过率达到50%,或有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达到相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

A (优秀)

学生职业能力或专业基本合格率达到90%,有一定数量的获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奖的科技文化作品;

评价结果良好;

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极通过率达到70%,或有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较强。

1.英语累积通过率是指考试通过学生数与非英语专业修读英语全部学生的比率。

2.学生职业能力或专业基本技能通过对学生的现场考核和检查实践作业等进行分析、评价。

3.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通过学生专题研讨会等评价。

4.根据学校提供的近三年有关资料和座谈、个别访谈、专题研讨会获取的信息,评价学生对所学的必备知识以及职业能力的程度。

5.在计算英语等级考试合格率时,仍按评估方案6.1中“职业能力”之等级标准3来衡量,即看“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或者“有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达到一定要求。鉴于广西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学生外语基础较差,可通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全区同类院校英语考试累积通过率的排名顺序看学校是否处于较高水平。

6.职业能力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0.20.1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612

 

 

一级指标

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61  知识能力素质

主要观察点

必备知识

参考权重

0.2

等级标准

C(合格)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校对毕业实践环节有明确规定,大多数学生毕业实践符合要求。

A(优秀)

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实践环节的工作,学生毕业实践质量较高。

1.是否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要通过技能测试和考试成绩统计来分析。

2.学生毕业实践质量较高主要通过实践成果、实践指导老师的评价来判断。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613

 

 

一级指标

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61  知识能力素质

主要观察点

基本素质

参考权重

0.2

等级标准

C(合格)

学生能遵纪守法、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修养状况较好,考风考纪良好;

学校能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文体科技活动,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多数学生身心健康。

A(优秀)

校园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氛围,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考风考纪好;

学校能积极、广泛地开展多种文体科技活动,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普遍身心健康。

1.根据学校提供的近三年素质教育总结和相关资料及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生基本素质状况。

2.基本素质两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10.1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621

 

 

一级指标

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主要观察点

录取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权重

0.7

等级标准

C(合格)

近三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70%

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达到70%

A(优秀)

近三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85%

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

1.毕业生就业率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2.录取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两个观测点的权重系统依次为0.10.6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622

 

 

一级指标

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主要观察点

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参考权重

0.3

等级标准

C(合格)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60%;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A(优秀)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80%;对学校综合评价在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处于较高水平。

1.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除按《方案》逐项指标考察外,还要对照学校毕业生是否符合(达到)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2.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就业率排名顺序看社会对学校综合评价是否处于较高水平。

 

 

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700

 

 

一级指标

特色或创新项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特色项目的内涵和标准:

1)形成背景——长期办学积淀而成。

2)系统性——有先进的理念指导;有理论依据及深度;有实践的背景及效果。

3独特性——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

4)地位和作用——是否在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明显作用,取得明显效果。

5)影响与认同——在师生中的影响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在用人单位的认同度,能否在同类院校起示范作用。

创新项目的内涵和标准:

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实践方式等,一般属于人无我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