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部教师参加2014年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

作者:周红湘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3日 点击数:

20141119日—21日,我们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4年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广西大学文学院李寅生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熊艳老师,广西电台文艺编导寒芳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广西群众艺术馆书记褚家设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广西艺术学院表演艺术系主任仇永力教授等五位老师进行培训。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经过这次培训,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训老师从他们的自身体会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对世界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公民和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广大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教师诵读技能,引领学生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文化中

李寅生教授、熊艳老师、寒芳老师,褚家设老师讲了许多诵读的方法,尤其理解作品主题与诵读的密切关系,熊艳老师主讲的“诵读中气息运用”, 讲解了 普通话发音的知识、诵读的技巧,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寒芳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经典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对学员诵读的展示点评,更是使我们受益匪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这些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老师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文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学生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他们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们探讨了如何让我们高职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我们认为,既然是经典,就不是仅靠一次活动或一次诵读,就能将国学铭记于心。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诵读经常化,每日阅读,反复熟悉,读中感悟;诵读全员化,不仅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诵读交流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师长的点拨,同伴交流;诵读活动物质化,即通过物质环境营造诵读氛围,如学校宣传栏彰显中华经典的身影。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师是关键,学校要培养一批国学经典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

回想这短短3天紧张的培训,感觉收获很大,不仅得到了诵读的专业知识,还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大家都对语言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